发布日期:2021-12-23 来源:中国消费者报
把闲置商品放到二手平台转售
环保又可以赚一笔
买家也能节省一部分资金
这种方式也越来越受欢迎
▲据艾媒咨询统计,2020年我国二手电商交易规模增至3745.5亿元。
但与一般电商平台相比
二手电商平台注册门槛偏低
交易商品性质
卖家身份难界定
一旦发生纠纷
消费者往往会遭遇维权难的困境
来看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调查
~
问题一
消费者妮子告诉记者,二手平台上有些卖家很明显不是在处理闲置物品。“有一次我看上了一件衣服,结果卖家告诉我各种型号、颜色齐全,让我随便挑,这明显就是一家店铺嘛。”妮子说。
记者发现,在二手平台上出售的新品往往会标注“全新”字样,不过商品来源却多种多样,比如有早餐机的页面下标注着“年底公司奖品,全新未拆封”;有像“【超市关门】处理一批玻璃和面盆”这样的标注;还有一些页面未作任何说明,只是标注了“全新”字样。一位平台id为“小小百货”的卖家告诉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:“店里的商品均为全新,我们是厂家直接发货的。”
● 一类是单纯的个人藏品或者闲置物品转卖;
● 第二类是类似于买手店的代购,其通过一些途径买入新品,再到二手电商平台上转卖,比如一些海淘商品卖家;
● 第三类是职业卖家,其货品虽然是全新的,但货源可能是非官方渠道。
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吕来明指出,非经营活动的监管较少,这就让某些经营者钻了空子。他们涌入二手平台,以处置闲置物品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,目的就是规避监管和一手电商平台的约束。
问题二
中国法学会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,二手平台消费纠纷较多的原因主要是注册门槛低、违约成本低、维权举证难。
▲江苏省消保委此前调查,用户在二手交易中遇到的问题。(点击查看报道详情